刘备这位蜀汉的老大,起初只是个贩卖布料的普通小伙,最后却把三国的蛋糕一分为三,称霸一方!
可惜英雄到了老年,心里的大志没能实现,刘备最后还是在白帝城默默地走了,留下一个摇摇欲坠的蜀汉王朝和一个小小的继承人,名叫刘禅。
在他快要闭眼的那会儿,把蜀汉的江山传给了两个大虾,分别是诸葛亮和李严,真是耐人寻味啊!
其实,这个托孤的事儿表面上看着挺简单,实际上里边藏着不少政治的门道和权力的博弈,也为之后蜀汉的政治风云埋下了种子。
其实很多人搞不懂,刘备当初那么相信诸葛亮,咋偏偏把军权交给李严,而不是给诸葛亮呢?这可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啊!
谁能想到,这就是诸葛亮的绝世聪明呀……
刘备的建国大业
刘备刚起步的时候,简直就是一头无头苍蝇,连个长远计划都没琢磨透。
只能通过招兵买马来撑场面,想在那纷乱的江湖里站稳脚跟,简直比登天还难!
当时,虽然他身边围着关羽、张飞这些威猛如虎的将领,但光有猛将没用啊,战略没搞清楚,刘备那伙总是被动挨打,硬是靠雇佣兵勉强活着。
你看看,早年的刘备,更像个拼命三郎,根本不像是什么高明的领袖。
说到底,就是他缺乏对天下大势的精准把握,无法制定出长远的发展规划,使得他的势力始终无法壮大。
一直等到诸葛亮这位神奇人物闪亮登场,刘备的命运才兜了个大圈子,终于有了点起色。
说到底,谁能搞到卧龙和凤雏,谁就能横扫天下,所以刘备才三番五次地跑去找诸葛亮,亲自请他出来帮忙。
果然,诸葛亮一来,刘备的日子立马好过了不少!
那会儿,诸葛亮在隆中给刘备画了一张大蓝图,喊着先搞定荆州和益州,俩条线往北出击,最后把整个国家都握在手里。
那么这,就是那传说中的“隆中对”咯!
不得不说,这个战略计划给刘备团队指明了未来的路,也为蜀汉王朝的建立打下了稳固的基础。
从那一刻起,刘备的队伍不再是东躲西藏的亡命之徒,而是变成了有着清晰方向和计划的政治团队。
就这样,得了诸葛亮的相助,刘备的队伍像打了鸡血似的。
一口气抢了荆州和益州,实力倍增,终于跟曹魏、东吴一起闹出了三国鼎立的大场面。
可惜这好日子没过多久,蜀汉就要遭遇一波大风大浪,真是让人愁眉苦脸啊!
这期间,关羽这位蜀汉的五虎上将之首,在汉中之战后,不顾蜀汉刚刚经历大战、百姓疲惫不堪的现实,执意发动了襄樊之战。
这事儿要是放在现在,关羽一开始打得风生水起,简直辉煌得不要不要的,但没想到,正因为如此,荆州的后门也给撂下了。
这时东吴眼睛放光,赶紧派吕蒙和陆逊等人偷偷去袭击荆州,关羽被夹击得哭都没时间,最后退到麦城,没想到还是被敌人给搞定了。
而荆州的丢失,不仅使蜀汉失去了重要的战略要地,也让刘备失去了这位忠心耿耿的左膀右臂,蜀汉的国力因此遭受了重创。
亏了那么多钱,刘备气得脸都变色,听了大伙的劝说全当耳旁风,硬是策马去找东吴的麻烦!
嘿!这场打仗嘛,跟刘备心里想的简直是俩世界!
结果在夷陵那场火拼中,他被陆逊一把火搞得七百里连营成了烤肉,蜀军损失得惨不忍睹,几乎是全军都没了影儿!
就这么着,刘备沮丧得像个失宠的小狗,蜀汉也因此吃了亏,连跟别的势力抢地盘的力气都没了。
而刘备在夷陵之战后,就选择了退守到白帝城,心情沉重的他,身体也大不如前了,其实在这个时候,他心里也清楚自己活不长了,蜀汉的前景看起来很危险。
正因为这档子事,后头才有了白帝城的托孤大戏。
白帝山上把小孩儿交代啦!
在白帝城,刘备干了件大事,就是把自己的江山交给了他人,真是个信任满满的汉子啊!
刘备把刘禅和蜀汉的未来全都交给了诸葛亮,还留下句“你随便来处理吧”,这真是他对诸葛亮的信任,简直比信任自家老婆还强!
其实啊,很多人根本没搞明白,刘备把大权交给了李严,意思就是这俩家伙各自分工,齐心协力来扶持后主。
这件貌似轻松的安排里,藏着刘备深刻的政治算盘和他对蜀汉未来的焦虑。
实话说,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就像汤里面没盐,根本不够味,更别提完全放开手脚了。
老实说,刘备就像个见过大风浪的政治老手,明白权力玩拨浪鼓的道理,还懂得人心那一套复杂得像麻将的花色。
无论咋说,刘备把孤儿托付的事儿,多少是给蜀汉初期的安稳保了一把,但也给后头的权力争斗埋下了隐患。
他不知道的是,诸葛亮和李严这俩好兄弟,在刘备一走了之后,竟然开始互怼,成了敌对的主儿。
李严其实不是蜀汉的老大,他年轻时是刘璋手下的一条狗,后来在刘备打下益州的时候,突然反水投了刘备的怀抱。
而在很多人眼中,李严似乎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物,远不及诸葛亮那样名声显赫。
但他可不是一个等闲之辈,他在蜀汉政权的建立和稳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
李严投降刘备之后,立马显露出过人的打仗本事和管理才能,尤其是在镇压益州叛乱的时候,表现得特别给力,真是功劳赫赫呀!
那时候益州可热闹啦,内部乱成一锅粥,有些地方的势力不服刘备的号令,纷纷抄起家伙准备反抗。
李严就是像被按了快门的机关枪,临时上阵,指挥军队把那些叛徒压制住了。
结果把益州的情势给稳得跟小板凳似的,为刘备在益州的江山打下了坚实的根基。
其实啊,李严不光打仗厉害,管事儿也是个高手呢!
刘备一掌握益州,发现那儿的规矩简直是一锅乱炖,治安糟糕得跟喧闹的菜市场似的。
李严接到差事,开始搞了个《蜀科》,把益州的法治梳理了一下,打理了社会的规矩,还顺带把经济也给捯饬得不错。
李严不仅是个打仗的好手,还特别会管事,在蜀汉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,可是他出力不少啊!
所以嘛,刘备把他选成照顾小娃娃的大管家,绝对不是随便胡扯,而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。
李严和诸葛亮,这两位就像是一对儿人生的“奇葩组合”,一个是煮酒论英雄,另一个是无所不能的智囊!
刘备找李严当托孤的大哥,不只是看上他的本事,主要是为了盘算蜀汉将来的政治格局。
刘备晓得,要想国家长治久安,就得把权力的大小拿捏得稳稳当当,不能让某一个人独大。
就在这个时候,刘备心里犯嘀咕,觉着诸葛亮实在太厉害了,搞不好会让刘禅的皇位生点事儿。
虽然诸葛亮老是聪明绝顶,让刘备对他心服口服,不过历史上“功劳太大,主子心慌”的案例可不少!
刘备捏把汗,心想要是把权力全交给诸葛亮,万一他突然变心,那个小刘禅根本搞不定局面,那刘家这块基业可就岌岌可危了。
这时候,刘备得找个搭档让诸葛亮心里有点平衡,李严这小子正好符合要求!
那个时候,刘备得把荆州和益州的势力搞好关系,确保蜀汉能像大家庭一样和和气气的。
你要记住哦,刘备手底下那么一群人,大部分都是荆州和益州的土著,那边荆州是诸葛亮当家,益州则是李严在把控。
这俩大伙儿之间藏着一肚子的矛盾和争斗,简直像隔着道墙似的!
刘备把兵权交给了李严,一个是想让益州那帮人心情愉快,另一个是为了不给荆州的人太多话语权,不然内部闹得不可开交,蜀汉就麻烦了。
这会儿,刘备把李严留在永安,给他管内外军队的重任,正是为了让蜀汉的东部防线更给力,挡住东吴的进攻。
李严在打仗这块儿的本事,早就拿出来炫耀过,刘备心里头知道他绝对能搞定这活儿。
虽然诸葛亮在政治和战略上牛得不得了,但一到打仗这一块儿,就像一只没摸过枪的鸡。
刘备明白,一国之治跟打仗是不一样的,需要各自的人才。在这动荡的时代,打得过就是硬道理,才能保得住小日子。
刘备急需一个老练的军官来带队,李严这货恰好就是合适的人选。
无论如何,刘备的主意相当不错,他的安排也恰到好处,可惜李严没能把这份重任搞定,真是让刘备失望透顶。
#深度好文计划#后来李严为了甩锅,硬是编了个大谎,说前线的粮食富得流油,继续出征没问题。
可实际上,前线的战士们因为肚子饿得叫天天不应、叫地地不灵,只好打道回府了。
所以在刘禅一气之下,把李严的官给撤了,打发他去了梓潼郡。
李严的结局,令人唏嘘不已,他本是蜀汉的重臣,拥有出色的才能和机会,却因为自身的野心和不当的举动,最终走向了毁灭。
